圖為曹州堆繡第七代傳承人劉憲堂正在制作堆繡。 定陶融媒體中心供圖
中新網(wǎng)菏澤4月3日電 題:曹州堆繡傳承人劉憲堂:非遺文化不僅要“活”更要“火”
作者 呂妍 閆曉娜 李丹丹
“在葉子的制作過程中,尖的地方一定要尖,圓的地方一定要飽滿,不能有棱。只有每個單件都做得逼真,整個作品堆到一起才會更有靈性。”4月3日,走進曹州堆繡第七代傳承人劉憲堂的工作室,他正在耐心指導學員們制作牡丹系列的堆繡作品。
圖為劉憲堂教學生制作堆繡!《ㄌ杖诿襟w中心供圖
從葉子到枝干再到花朵,劉憲堂對每個細節(jié)都要求得非常嚴格,也正因如此,一幅幅活靈活現(xiàn)的作品,在展現(xiàn)它獨特魅力的同時,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前來學習、傳承,馬麗就是其中之一!白畛踅Y識堆繡作品,就覺得它很美,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,有著獨特的魅力。但當真正學習的時候,卻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,需要更加耐心、細致地打好基本功!瘪R麗說。
據(jù)劉憲堂介紹,曹州堆繡起源于唐宋,盛行于明清,在定陶流傳已有400多年,主要以佛像、神話人物、仕女、花鳥、吉祥圖等為表現(xiàn)對象。用絲、麻、棉、毛等織品為質材,經(jīng)過剪、貼、裹、堆、染等主要工序堆成的純手工藝品,其特點是色彩絢麗、對比分明、質感飽滿、做工考究,具有很強的鑒賞性、工藝性。
劉憲堂表示,就全國而言,堆繡技藝在多地均有分布。但是,有些地方只在關鍵部位用布制作,其余部分則是畫上去的,而曹州堆繡最大的不同,是整幅作品全部都用布做成,立體感非常強。
“曹州堆繡主要以剪、堆為主!眲椞谜f,堆繡制作時,手藝人根據(jù)內容表達需要選好各種顏色的綢緞,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、走獸、花鳥等形狀,用彩色綢緞粘壓在事先剪好的紙張模型上,按顏色從濃到淡的順序,依次粘堆,中間突起產(chǎn)生了較強的立體效果,猶如一幅絲質的彩色浮雕。
由于曹州堆繡對布料的暈染要求十分嚴格,每幅作品的用量又比較小,很難找到合適的布料供應商。對此,劉憲堂就開始學習印染,從實驗印染單色再到漸變色,他始終不斷挑戰(zhàn)自己。“那時候自己對印染一竅不通,就四處拜師學藝,遇到學不會的環(huán)節(jié)就堅持苦練,印出來的色彩自己不滿意,就再重新上色,直到滿意為止!
圖為劉憲堂的牡丹堆繡作品!《ㄌ杖诿襟w中心供圖
經(jīng)過多年苦學本領,劉憲堂終于克服了原材料難題,但因為原來的堆繡作品大都體現(xiàn)在虎頭鞋、虎頭靴等生活必需品上,并不符合現(xiàn)在年輕人的需求,于是劉憲堂決定創(chuàng)作更多迎合現(xiàn)代市場需求的作品,讓這門藝術不僅滿足民眾的生活需要,更滿足民眾的審美需求,變成家家戶戶都喜愛的裝飾品。“一開始,我立足菏澤當?shù)匚幕瘎?chuàng)作,制作了很多牡丹作品,大多是大幅的,現(xiàn)在正在向小幅作品轉型,不僅有牡丹,還有梅、蘭、竹、菊,十二生肖等多種系列的作品,來滿足不同的受眾需求!
在劉憲堂的手中,如今的曹州堆繡不僅保留了原有風格特點,更增添了現(xiàn)代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特點。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(fā)展這門古老的技藝,劉憲堂將曹州堆繡“搬”進校園,讓非遺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(完)
(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)
(編輯:王思博)
|